隨著 Eurovision 第二場準決賽終於落幕,繼上篇文章中為大家介紹七組直接晉級決賽的種子國家後,本篇最終回就要為大家揭曉最後十張晉級總決賽的門票究竟獎落誰家,同樣會附上準決賽現場表演的影片以及官方 MV 或國內現場演出的連結,廢話不多說,讓我們直接開始吧。
01 立陶宛:Monika Linkytė & Vaidas Baumila – This Time
根據 Wiki 指出這兩位選手在本國早已多次角逐代表出賽的資格,但攜手合作倒是同一遭。相較於愛沙尼亞在第一輪準決賽呈現出戀人們漸行漸遠的心境,Monika 與 Vaidas 則是譜出一段甜死人不償命的兩小無猜戀曲,幾乎在整首歌曲中兩人都互相合音的設計更聽得出默契十足,歡快躍動的氣氛讓人直接聯想到冰雪奇緣中的 Love is an Open Door。更犯規的是,兩人甚至在唱到 one kiss 時直接親吻大放閃光,如果你看得夠仔細的話,後面的合音天使們竟也跟著分成男男、女女兩人一組曬起恩愛,不管是刻意安排也好、噱頭也罷,怎麼說都讓人看得心裡甜滋滋啊(腐魂跟百合魂也跟著熱烈燃燒起來…XD)。
→ 國內現場版本由此去
02 蒙特內哥羅:Knez – Adio
Knez 在蒙特內哥羅國內是相當長青的歌手,從 1992 年開始個人音樂生涯至今已超過二十個年頭,這首 Aido 意為「告別」,是融合民俗與流行樂的跨界風格,以本國官方語言黑山語作詞,在本屆 Eurovision 中是少數沒有使英語演唱的作品。他滄桑而穩健的聲音表現,配合優美而充滿意境的舞台呈現,即使沒有譁眾取寵的話題,仍是相當可圈可點的演出。
→ MV 版本由此去
03 挪威:Mørland & Debrah Scarlett – A Monster Like Me
男聲 Mørland 是英國樂團 Absent Elk 的主唱,而具有超齡獨特嗓音的女聲 Debrah 則參與過挪威版 The Voice 選秀節目。歌曲中美女與野獸的主題與兩人大叔與洋娃娃的組合呈現出很強的代入感,旋律與現場演繹的嗓音都相當優美,不過感覺上即使到應該是最高潮的最後一段副歌,情緒起伏似乎還是差了那麼一點,希望他們在總決賽時能有更精采的表現。
→ MV 版本由此去
04 以色列:Nadav Guedj – Golden Boy
從外表真的很難看出以色列的這位仁兄居然只有 16 歲啊…(汗)主歌開頭的歌詞「媽媽,有人讓我心碎了。」讓 PTT 網友號稱這首歌是媽寶之歌也是很貼切(大笑)。一開始主歌會讓人以為無疑就是首 R&B 歌曲,但一到副歌電音混搭濃濃民俗風情倒也算別開生面,邊跳邊唱聽起來還跟錄音室版本差不多還算是挺有實力的。
→ MV 版本由此去
05 拉脫維亞:Aminata – Love Injected
主歌部分巧妙運用妖嬈魅惑的假音,極簡的電子節拍陪襯下營造出 alternative R&B 的韻味(網友提到頗有 FKA twigs 的神韻,還真有那麼點道理);一進入副歌,急遽增強的電子音牆壓境下出人意表展露高亢雄厚的真音,實在叫人驚艷。存在感十分強大的嗓音表現,搭配上不落俗套的精采曲式與編曲,這首 Love Injected 不僅在本屆 Eurovision 之中是成熟度很高的歌曲,就算在整個西洋流行樂格局下來看都是相當精彩的作品,不容錯過!
→ 國內現場版本由此去
06 亞塞拜然:Elnur Huseynov – Hour Of The Wolf
2008 年就曾以雙人組成員之一的形式參加 Eurovision,當時也是亞塞拜然第一次參賽。在今年甫奪下土耳其 The Voice 冠軍寶座,接著又獨自代表亞塞拜然重回歐洲歌唱大賽舞台,從選秀節目中以 Sam Smith 的 Latch 一曲成名來看,這首 Hour Of The Wolf 裡福音式的壯闊合聲與強調他寬廣音域的設計都不是偶然。現場表演方面,將舞台呈現交付給兩位現代舞舞者,自己專注於歌唱上呈現出不錯的效果,整體來說是首後勁很強的歌曲。
→ MV 版本由此去
07 瑞典:Måns Zelmerlöw – Heroes
最早是由 2005 年瑞典版 Idol 選秀節目第五名發跡,在現場表演中 Måns 的明星特質也嶄露無遺,他的歌曲大概就是那種在電台會聽到的流行歌,雖然我對音樂方面不太有共鳴,但綜觀他俊俏的外表、與動畫完美搭配的表演巧思以及穩健的聲音表現,他的一手好牌早已讓他成為奪冠的熱門人選。
→ 官方歌詞影片由此去
08 賽普勒斯: John Karayiannis – One Thing I Should Have Done
Wiki 顯示他曾在 2007、08 年嘗試代表賽普勒斯 Junior Eurovision。然後…我必須真心說對於這首歌實在沒有太多感想,對我而言這是首比較沒有起伏的作品,準決賽的現場表演也沒有特別加分,就把詮釋的空間交給喜歡這首歌的人吧(未免太不負責任 XD)。
→ MV 版本由此去
09 斯洛維尼亞:Maraaya – Here For You
代表斯洛維尼亞的是音樂人夫妻檔 Maraaya,女主唱 Marjetka 擁有復古靈魂樂女伶般的鴨嗓,負責創作歌曲的 Aleš 曾譜寫過去本國 Eurovision 的參賽歌曲。根據 Wiki 所述,他們在 2014 年的單曲 Lovin’ Me 在本國、比利時、德國以及義大利都有不錯的成績,但老實說我認為這首 Here For You 並不算這場比賽中特別出色的歌曲,或許是之前累積的人氣為他們拉到不少選票吧?
→ MV 版本由此去
10 波蘭:Monika Kuszyńska – In The Name Of Love
Monika 從前是波蘭搖滾樂隊 Varius Manx 的主唱,但 2006 年的一場交通事故讓她餘生都必須仰賴輪椅才能行動。光是她能重回舞台、甚至角逐 Eurovision 就已經夠激勵人心,這首 In The Name Of Love 憑藉溫和動人的曲調,歌詞中「Let’s build the bridge.」更是直接呼應本屆主題,綜合以上幾點來看,她的晉級似乎一點都不令人意外啊。
→ MV 版本由此去
總算完成這三篇決賽前瞻,老實說真的是蠻耗時費力的工作,不過出於去年線上觀賽帶給我的感動,還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這場音樂盛會,不知道正在或是不小心看到文章的你是否也跟我一樣期待著本週六登場的總決賽呢?雖然比賽到最後總是有輸有贏,但無論是各國介紹影片中那份對自身國家的深厚認同感,還是每位歌手在現場把握當下、揮灑音樂能量的生命力,都讓我覺得 Eurovision 在勝負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值得感受的地方。默默地也會想像不知道哪天會有個亞洲歌唱大賽,台灣作為華語音樂發展的重鎮,到時候能以什麼樣的形式、推派什麼樣的歌手自我表述,怎麼想都令人萬分期待啊。
本文同步發表於 muse-sick 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