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獨立樂團PREP憑藉其獨特的聲音和創意,贏得了全球樂迷的喜愛,這支由四位才華橫溢的音樂人組成的樂團,不僅在歐美市場掀起熱潮,更在亞洲地區大獲成功。他們以融合了city pop和現代流行音樂元素的風格,創作出一首首動聽的歌曲,深受各地聽眾的青睞。
在本次Legacy後台專訪中,久迪有幸與PREP的成員們深入交流,探討了他們在音樂創作中的靈感來源和合作經驗,他們分享了如何在保持樂團獨特聲音的同時,不斷探索新音樂領域的心得,以及對未來音樂發展的期許與展望。此外,樂團還透露了即將發行新專輯,讓我們一同期待這支才華橫溢的樂團帶來更多驚喜與感動。
Q: 首先,我知道你們做了很多翻唱歌曲,其中最有名的是 Harry Styles 的《As It Was》。想知道你們是如何選擇翻唱歌曲的,以及你們如何添加自己的元素,使它們聽起來像你們的作品?
A: 嗯,是的,每次我們做翻唱時,我們會找到一首歌,覺得這首歌會不錯,然後開始深入研究一下。通常來說,就我個人而言,可能會有一些歌詞讓我覺得不太適合我唱,感覺自己不能真正表達出來或者說服自己唱那些詞句。而《As It Was》是我們在最後一刻選擇的,我們在美國巡演時已經預訂了錄音室的日期,就像是,”好吧,明天進錄音室,我們要做什麼?” 那首歌當時還不是非常有名,剛剛發布開始傳播,但還沒有達到現在的地位。
Q: 那最終你們決定選擇這首歌,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A: 最終,我記得感覺這些歌詞真的能行,儘管那首歌裡有些相當奇怪的歌詞,而且有些東西對他來說是非常個人的,關於他的生活,但我覺得我們可能因為遠離家鄉,身處這個奇異的世界,對這首歌有某種聯繫感,覺得我們真的可以讓它成功,這是關於唱歌方面的考量,然後在樂器方面,Llewellyn 當時在鍵盤前,在我們住的 Airbnb 的早餐桌上嘗試那天早上弄清楚和弦。
Q: 你們在最後一刻才選擇這首歌,團員當時不會想說”不行,我需要更多時間準備”嗎?
A: 但根本沒有時間,是的,根本沒有時間。我們已經預訂了錄音室,當天下午就去了,所以我們不得不做。 我們決定在幾首歌之間猶豫,但沒有人 100% 確定我們要做什麼,所以這首歌就出現了。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感覺很對, 這一切都很自然地發生了,我們在一天內錄製了所有東西。
Q: 你們在亞洲非常成功,像是印尼、菲律賓、泰國和新加坡,那裡的人們是如何反應的?你們認為為什麼那麼多亞洲聽眾喜歡你們的音樂?
A: 我想,當我們第一次在亞洲巡演時,我們其實並不知道 city pop。突然之間,很多事情對我們來說都有了意義。我記得我們在曼谷和某人交談,可能是我們第一次在曼谷演出後,那是一段時間以前了,她說,你們真的很像 city pop,我們當時真的不知道,我們不知道 city pop 是什麼,她播放了幾首當時在 YouTube 上開始變得很受歡迎的歌曲,在當時人們重新發現 city pop 的浪潮才剛剛開始。
Q: 你們認為為什麼你們的音樂在亞洲這麼受歡迎?
A: 我想我們有點幸運,因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我們創作的音樂在某些方面聽起來很像 city pop,有那種感覺,所以我想部分原因是我們趕上了那股浪潮,我想還有和聲的關係,當我們組建這個樂團時,感覺我們使用了很多幾乎像非法和弦那麼複雜的和弦,而大多數樂團的和弦都很簡單。我認為亞洲流行音樂保留了比英國音樂更複雜的和聲語言,所以人們能理解,人們能理解那種聲音,我想亞洲聽眾也能感受到那種感覺。
Q: 那麼你們對台灣成為你們串流媒體播放最多的國家之一有什麼感覺?
A: 這太棒了!我們覺得我們應該早點回來,因為我們之前在這裡演出過。我們剛到時,今晚的演出主辦人傑西就是當年我們第一次演出時的那個人。他說,歡迎回來,已經有六年了。我們都驚訝地說,什麼?我們不敢相信已經那麼久了,我們應該早點回來。是的,我們喜歡台北。疫情奪走了兩年甚至三年的時間,如果不是因為這個,我們早就回來了。
Q: 回顧過去,你們做了很多合作,那麼你們在潛在的合作夥伴中尋找什麼?這些合作如何影響你們的音樂?
A: 合作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比如說,我們和一些樂器演奏者合作,我們非常喜歡他們演奏的感覺,像是 Paul Jackson Jr. 這樣的吉他手,他參與過 Michael Jackson 的《Thriller》等唱片,是一位非常傑出且非常有經驗的頂級錄音室樂手,像他這樣的人,我們知道他是世界上最棒的人選,問他是否願意參加我們的唱片製作,他同意了,這簡直是夢想成真。
還有一些人則更多是靠一種感覺,我們覺得如果能和他們一起在錄音室工作可能會有很有趣的事情發生,比如 Eddie Chacon,他參與了我們的新歌《Call It》。我們在洛杉磯與他見面,因為我們非常喜歡他的音樂和他做事的感覺,結果非常好,我們在錄音室工作時,很快就有了好的成果。
我們總是敬佩一些人,然後去接觸他們,如果他們也聽說過我們,那就能建立起相互了解,這就是合作的起點。
Q: 你們近期的歌曲《Getaway》是與泰國藝人Phum Viphurit合作的,那麼你們是如何在與來自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合作時,處理創作過程的呢?
A: 這一直以來都非常簡單直接。我們在曼谷巡演時,與Phum在錄音室裡合作。他的背景很有趣,他在紐西蘭長大,所以有時你會在他的聲音裡聽到一點點紐西蘭的口音,這很酷。寫歌就像約會一樣,某種意義上說更像是一次盲約,你從未見過對方,但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你們有共同的語言——音樂。你可以找到一種方法讓所有人在音樂合作中達成共識,只需要找出你們雙方都喜歡的東西。所以這很容易。 儘管一些合作夥伴在文化上非常多元,但在音樂上,我們真的是很有共識,感覺我們都屬於相似的音樂圈子,所以很快就能找到共同的語言。
我們還有一個台灣樂團的好朋友,但我們不會透露名字,不過我們在台灣時,會與他們一起玩。(久迪補充:我猜他說的是台灣樂團落日飛車主唱阿國,因為在PREP台北演唱會上,阿國也給觀眾一個驚喜上台與PREP合唱。我當時沒追問名字,是因為訪問前一刻我已經得知阿國要上台的事,所以我內心在笑說,我已經知道了啦。)
Q: 作為一支樂團,你們如何在保持自己獨特聲音與探索新音樂領域之間取得平衡?你們如何看待 PREP 未來的音樂發展,以及希望融入的元素或風格?
A: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確實是個很好的問題。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呢?大約一年半前,我們覺得有必要給自己充電,也許試著做一些與平常不同的事情,所以我們決定與其他人合作,進行了一些旅行,我們去了美國,又重新開始巡演,然後我們去巴黎跟一位製作人錄音,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改變,因為通常我們的音樂所有階段都是我們四個人一起完成的。
在某種程度上,製作人幫助我們保持了我們的音樂風格,但也將我們帶入了一些以前未曾涉足的地方。現在我們有了新的東西,其中一些我們剛開始演出,我們非常期待今晚粉絲的反應,因為這將是我們第三次演奏這些新歌,其中一些與我們平常的風格有些不同,所以這是個有趣的時期。
Q: 最後一個問題,能否分享一些關於你們接下來的音樂計畫?會有新專輯嗎?
A: 是的,確實有新專輯即將在今年夏天左右發行,我們在巴黎工作的音樂現在成為了一張專輯,這些新歌如《Get Away》、《Open Up》和5/8發行的《Call It》都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今晚我們將演奏專輯中的其他三首歌曲。我們其實一開始思考是否應該在巴黎錄製一張EP,但事實上,感覺這應該是一張專輯。這就是現狀,新專輯即將到來。
Listen to “Call It feat. Eddie Chacon” here: ffm.to/Call_It
Pre-save ‘The Programme’ here: ffm.to/TheProgramme
Photo Credit: Ian Hippoly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