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硬要聽西洋音樂

每日必需西洋音樂指南

Menu
  • Home
  • Podcast 播客
  • Spotify 歌單
  • Music 音樂情報
    • BusinessWire
  • Events 演出情報
  • Facebook 專頁
Menu

酷兒藝人的模糊空間:當性向不是非黑即白,queerbaiting 爭議該怎麼談?

Posted on 10 6 月, 202510 6 月, 2025 by 久迪

從 Yungblud 到 Fletcher、Shawn Mendes,再回頭看 Billie Eilish 的討論現場

在 Pride Month 談這個話題再適合不過。當我們熱烈地擁抱性別與性向的多元與流動,我們是否也在某些時候,不知不覺地期待藝人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在近年的流行音樂場景裡,有越來越多藝人選擇用模糊、開放的方式談論性向,而這種模糊有時卻被視為「操作」。


什麼是 Queerbaiting?誰有權定義?

Queerbaiting 最早是影視產業的批評用語,意指創作者透過模糊的性別/性向暗示吸引 LGBTQ+ 觀眾,卻從未真正代表或支持這個社群。

在音樂產業裡,這種批評變得更加複雜,因為藝人的身份、風格與言行都與商業形象密不可分。當酷兒變得「流行」,藝人對性向的公開與否就更容易被放大檢視。

但這些檢視,到底是必要的界線?還是另一種壓迫?


他們沒有「裝」,只是還在找

Yungblud:「我愛人,而不是性別」

英國藝人 Yungblud 曾表示自己是 pansexual(泛性戀),也認同 polyamorous(多重伴侶)。他說:

「我從六歲開始穿裙子。我愛人,而不是性別。如果一切都對味,那就是 vibe。」

但他也強調自己不想「出櫃」成為新聞,因為性向本來就是私人的事情。

Fletcher:「我吻了男生,但我仍是 queer」

Fletcher 曾被視為女同志 icon,新歌〈Boy〉中卻唱出自己與男生的親密經歷。她坦承這段過程讓她再次面對「出櫃焦慮」,也害怕失去社群歸屬。

但她說得很清楚:

「就算我現在的伴侶是男生,也不代表我過去的一切是假的,更不代表我不是 queer。」

Shawn Mendes:「有時知道自己是誰,有時不知道」

Shawn Mendes 多年來飽受外界對其性向的猜測,對此他曾說:「這種臆測讓人痛苦,尤其對那些沒有支持系統的人來說,這可能是毀滅性的。」

2024 年在演唱會上,他坦承:

「我錯過了很多 15 歲時該做的事,也還在發掘自己的性向。我有時知道自己是誰,有時不知道。」

然而演出後仍有匿名人士指控他「策略性模糊」,試圖「討好所有人、不失去粉絲」。這也反映出一種殘酷的現實——即使坦承模糊,也容易被視為計算。


當我們渴望確定性,會不會也窒息了探索的自由?

Yungblud、Fletcher、Shawn Mendes 的故事,提出一個核心問題:
我們是否太習慣二分法,以至於無法容納人們在認同中的流動與探索?

人會變,愛會變,認同會變,這些本來就是生命的常態。

當我們要求一位藝人「表態清楚」,可能無意間也落入了另一種壓力:「你要符合我們的預期,否則你就不夠真實。」


每個探索中的人,都值得被理解

有些粉絲可能會說:「但我是真的受傷了。」

這個情緒是可以理解的。當你支持一位酷兒藝人,是因為他們曾經讓你感覺到自己被理解,那種身份連結是真實的。

但當他們之後的選擇偏離了你所期待的方向,失落也就難以避免。

像 Fletcher 曾經以為自己「確定了」,直到某天不再那麼確定;Shawn Mendes 則從未給出明確標籤,選擇模糊與沉默,但也因此被指責是在玩模糊策略、討好所有人。

性向探索的過程從來不是直線,對大眾人物而言更是充滿代價。


延伸討論:Billie Eilish 與 Threads 上的討論風波

在 Billie 被拍到與男性交往的消息傳出後,我在 Threads 上截圖回應一則已刪留言:

「原來雙性戀跟自己不同性別的人約會就是 queerbaiting 嗎?」

在 Threads 查看

這段回應引來許多不同聲音的討論,也讓我進一步反思語言與立場的界線。

有網友提醒我,指控 queerbaiting 雖有其背景,但若不夠小心,可能會無意中傷害真正的雙性戀者;僅憑公開的異性戀情,也不該否定某人身為雙性戀的認同。他也反對「只有粉絲才能討論」的資格論,讓我意識到,即使原意是謙遜,語氣不夠精準也可能被誤解為試圖劃分誰有發言權。而另一位網友則指出我的發言看似無立場,其實早有預設,只是用理性包裝。他提醒我,將自己放在「觀察者」的位置,本身就是一種敘事權力,這番話促使我誠實反思自己在語言中的位置與影響。

這場討論讓我意識到,看似謙遜的「只是轉述」或「沒有表態」,其實也是一種立場表達。當話題涉及認同與壓迫時,語言本身就帶有力量,無法真正中立。我開始理解,真正的開放,是願意面對不同觀點、持續調整看事情的方式,而不是急著下定論,也不是假裝自己毫無立場。


最後

你可以選擇不再喜歡某位藝人,你也可以保留你的失望;這些都是情感真實的反應。
但在那之後,我們是否還能讓「流動」成為一種被理解的空間?讓「探索中」的人,不必在發掘自己的過程中,被逼著變成答案本身?

如果有,那也許才是真正的 Pride。

分享此文:

  • Tweet

相關

硬要聽西洋音樂Radio


硬要聽西洋音樂Radio

歡迎加入Line好友

    Add Friend

硬要聽西洋音樂Radio

硬要聽西洋音樂Radio
硬要聽西洋音樂Radio
Interview with KIKI | 專訪泰國電子流行樂團 KIKI
by久迪

在 2025 霓虹綠洲音樂祭(Neon Oasis) 上,久迪邀請來自泰國的電子流行樂團 KIKI,聊聊他們在台灣演出的心情,以及從創團到現在的音樂旅程。他們分享了從 ABBA、The Beatles 到 Daft Punk 等音樂靈感,還有如何在 50 公里距離下用 email 和 LINE 完成專輯的創作趣事,以及 Helen 為什麼會從喜歡寫詩的文藝少女變成樂團主唱的故事 😂。
如果你也好奇他們的音樂靈感從哪裡來,千萬別錯過這集!

🔊 本集亮點

  • 為什麼 Helen 會當主唱?原來是因為這個原因…
  • 50 公里外的遠距創作,為什麼反而讓他們更有默契?
  • 他們最崇拜的音樂偶像是誰?
  • 收工之後他們最喜歡做什麼放鬆?
  • 跟 H3F 的合作故事:什麼樣的音樂態度讓他們一拍即合?

趕快戴上耳機,一起進入 KIKI 的音樂世界!

📼 新歌〈Daisy〉MV 現已上線!這集聽完可以馬上去收聽。

中文版專訪內容請看:https://inwesternmusic.com/2025/05/interview-band-kiki.html

本集含有音樂歌單,用KKBOX收聽才能聽到音樂喔!
免費註冊KKBOX登入即可在KKBOX收聽「硬要聽西洋音樂Radio」
KKBOX收聽連結 https://kkbox.fm/0t0a0A

— 更多西洋音樂資訊、新歌推薦請上【硬要聽西洋音樂】
FB: https://www.facebook.com/inWesternMusic/
IG: https://www.instagram.com/inWesternMusic/
Podcast其他平台收聽: https://linktr.ee/inwesternmusic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85wp0wlme990873npwwl6qv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85wp0wlme990873npwwl6qv/comments

Music: every day good day provided by mobygrati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Interview with KIKI | 專訪泰國電子流行樂團 KIKI
Interview with KIKI | 專訪泰國電子流行樂團 KIKI
28 5 月, 2025
久迪
Interview with Sam Wills | 專訪英國靈魂創作歌手 Sam Wills
21 5 月, 2025
久迪
Interview with Fiji Blue | 專訪美國創作歌手Fiji Blue
19 12 月, 2024
久迪
Interview with MORGAN | 專訪英國創作女歌手MORGAN
3 11 月, 2024
久迪
Interview with Mamas Gun | 專訪英倫靈魂樂團Mamas Gun
17 10 月, 2024
久迪
Interview with Labit | 專訪洛杉磯創作歌手Labit
1 10 月, 2024
久迪
專訪嘻哈教授老莫:解讀嘻哈傳奇Tupac的音樂與人生哲學
25 8 月, 2024
久迪
Interview with Alexander 23 | 專訪美國創作歌手Alexander 23
9 7 月, 2024
久迪
Interview with hongjoin | 專訪台裔新加坡創作歌手 hongjoin
2 7 月, 2024
久迪
Interview with PREP | 專訪英國獨立樂團 PREP
29 5 月, 2024
久迪
Search Results placeholder
©2025 硬要聽西洋音樂 | Built using WordPress and Responsive Blogily theme by Superb